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英雄的眼淚(搜救人員減壓團體)


時間是大年初六的下午,在美濃大地震台南災區現場,走動式的接觸了一群勞苦功高的搜救人員,當我說明我是xx療養院的臨床心理師後,他們疲累的神情中露出了一抹笑意,幾個人問我是不是他們常護送去強制住院的哪家醫院?


然後我們彷彿有了共同的語言,也讓我順利的邀請他們開始述說在災難中經驗的困擾事件,並且表達對困擾事件引發的認知與感受,討論有效的因應方法,最後引導他們說出在救災中產生有意義或正面的經驗為何?


場地就在維冠大樓後側巷弄某住家的騎樓,我聽著剛退下搜救勤務的消防人員說著這次災難中所經驗到的困擾事件。
他們的擔心:「賭上生命危險或爬或鑽,進入倒塌的大樓中,試著去找尋生還者、倖存者;但很多時候會懷疑:三個隊員進去,是救出一個生還者?還是多了三個罹難者?」他們的無奈:「我們不想被說是英雄,英雄都是媒體製造的,下一秒都不知道是生是死怎能算是英雄?」提到症狀:「其實任務期間我們睡不好,不是悲天憫人、古道熱腸,是明天可能會死,卻沒有機會跟家人告別。」他們講到氣餒、講到生氣、講到落淚
當引導他們講述災難事件中的正向經驗,他們不置可否的表情讓我當下把問題改成了:「本次任務完成後,你的期待是甚麼?」
於是,本次減壓團體中最踴躍的發言潮出現了:
「希望存在感可以提昇,救災時就重視我們,拼命說我們是英雄;沒有災難時就把我們當作打雜的,嚴重的差別待遇讓很多人心都冷了。」
「這個年假本來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被災難破壞了;今天任務解除,明天卻又開始上班,我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跟他們(指災民)一樣被破壞了,只是我是被官僚制度與人力缺口這個災難給破壞的。」

「充分休息吧?小年夜我就在這邊了,中間回隊還要出其他勤務。這麼高張力的任務後,明天繼續出其他勤務,你說我會不會有身心症狀?你真的放心讓我這種疲憊已極的消防隊員去救助其他人嗎?」(然後他哈哈一笑說:你們醫院工作人員好像也跟我們差不多吧?)

「災難加給...我們縣市居然沒有?其他五都都有!沒有休假,也沒有加給;沒有設備,也沒有急難協調制度...這次搜救人員沒有人員損傷到底都是靠怎樣的心理素質撐的?」

「平時覺得我們沒有工作太閒,災難時工作危險,就把我們推到前頭。其實我們要感謝很多熱心的人,這幾天我們只要穿制服去吃飯,都會有人搶著幫我們付帳!還有東西隨便我們吃。可是前幾天我們要外出買便當,卻還要先穿個外套以免被投訴!」他指著地上好幾紙箱的食物,有點無奈苦笑的說:「這資源也太浪費了,這些熟食我們哪有可能吃得完啊?可是熱心的團體跟民眾都一直送過來。」
他拿了兩袋食物給我,可是我不敢拿,他們彼此看看,露出瞭解的笑:「心理師,你也怕被投訴是吧!」
有個搜救弟兄下了個註腳:「長官看到的都是活的、倖存的,充滿希望;第一線的我們看見的多是死的、碎的;我們當然也期待有希望、期待未來災難前準備更被重視,但我們更期待不要有這種勤務可出。」

我看著他們拿起裝備往另外一個集結點走去,準備完成這次的任務,我寫下紀錄,回想著他們剛剛的表情、眼淚與話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