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人生半場的危機

        時間是丙申年正月初六,場地就在維冠金龍大樓後側巷弄某住家的騎樓,我正邀請剛退下搜救勤務的消防人員述說災難中所經驗到的困擾事件。
        他們傳達著現實的擔心:多重不明朗的情況下,他們賭上生命危險或爬或鑽,進入倒塌的大樓中,試著去找尋生還者、倖存者;但很多時候,三個隊員進去,是救出一個生還者?還是多了三個罹難者?




        他們有點無奈的說:「我們不想被媒體塑造成英雄,下一秒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怎能算是英雄?」他們的身心症狀:「其實任務期間睡不好,不是悲天憫人、民胞物與、古道熱腸造成的,而是明天可能會死,卻沒機會跟家人告別…。」他們說著恐懼、擔憂、無奈、氣憤、氣餒…。
       
有個搜救弟兄下了個註腳:「長官看到的都是活的、倖存的,充滿希望;第一線的我們看見的多是死的、碎的;我們當然也期待有希望,但我們更期待不要只是出這種勤務時,會想到我們的存在。危機當下會凸顯很多事,度過危機的話,也許就能有轉機。」
        陽光炙烈、灰塵漫天;重型機具轟咚轟咚的敲擊著地面;我的心底也轟咚轟咚的被他們的話語敲擊著。

        人生過了半場,好像也就是這樣:週遭情境的轉變及生理的變化,都會影響生活的適應。因為前半場人生的存在,開始有相對比較的出現,所以中年人開始懂得停下腳步、自我評估,評估是否達成曾經的理想。人到中年,包含年齡、現實、成熟與病痛等很多因素,開始對於自己的存在、未來的展望等,出現懷疑與試圖探討。心理學家認為某些發展階段任務需要被完成,但內在資源與外在環境卻不見得能夠支持,於是產生威脅感,進而知覺到生理和心理壓力。
        以男性來說:最常被媒體提醒的就是日漸中廣的身材、日益稀疏的頭髮、不再輝煌的夢想、「沒內才擱嫌傢俬歹」等等。所以健身器材、健身房、落健、柔沛、keep walking甚至鳥頭牌愛福好的廣告就會一再刺激著社會的知覺、大眾的神經。戲劇、新聞也如此這般放送,男人如果遭逢了身體狀況、生活型態、工作價值的轉變,出現了沮喪或憂鬱的情緒、懷疑或思索的想法、乃至試圖嘗試一些改變時,就彷彿窺見「中年危機」的那一線幽暗光影。
        而在女性已然成為社會就業主力的這世代,女性也難逃中年危機的風潮席捲。之前都包裝在空巢期(家庭主婦居多)、更年期症候群(賀爾蒙問題)的解釋下,另外,越來越多的醫美項目與診所,或許能更有效的抒解外觀的危機。然而內心的擔憂焦慮、漸漸淡薄的存在感,是不是能有效的被解釋?疏通?

一、阿強
        阿強在團體裡頭,激動地說著:「我就是拼命在工作,機械廠的工作外,我還另外兼一家維修廠的假日班。每天回到家,我只希望可以吃到熱飯菜跟隔天有乾淨的衣服穿,我根本累到沒有力氣去管老婆跟小孩怎麼。老婆卻一直說一些別的男人有多好有多好的話,其實我也是很難過,但是我又能怎樣?我不作還會有錢嗎?我不作她還有命去下午茶聚會聽同學說鬼話嗎?」
        事情的引爆點是兒子的教育問題?教育態度跟經費,讓阿強跟老婆出現了爭執,爭執到了最後成了惡毒的人身攻擊。不善言詞、少於表達的阿強敗下陣來,但他堅定的不同意與老婆離婚;他覺得自己努力的維持這個家的行為並沒有錯。老婆的冷嘲熱諷,小孩的害怕疏離,阿強已經堅強到有點麻木了。他開始回想,當初若不要因為父母硬要自己成家,他其實對於承擔一個家庭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與意願。現在好了,這樣的家庭到底還算不算是一個家庭?
        他找了朋友聊,朋友也困在類似的處境中:沒有希望的職場,沒有尊嚴的家庭,沒有夢想的人生。他想要改變,但是找不到契機。工作還是一樣的多,日子也是一樣得過,老婆依然不願溝通。他改變宗教信仰,參加聚會尋找心靈寄託,但這樣的活動又加劇了與老婆的信仰裂縫。事件與壓力接連不斷臨到頭上,阿強只能一直往內心深深地埋了下去。
阿強緩緩的說:「一直到我在網路上找到哪個援交小妹,我才發現我又重新活了過來;我發現我其實也就40多歲,還年輕…。我後來知道我犯法了,我也知道我做錯事情,可是哪個時候我就是擋不住想要哪種…嗯…自己好像也變年輕了,人生好像又有了希望?

二、阿坤
        第一次遇見阿坤,他帶著母親來評估失智症;
        第二次來的時候,是帶岳父來殘障鑑定的,但他問起了親子溝通的問題。
        阿坤第三次來是自己掛號並且安排了衡鑑以及後續的幾次會談。
        阿坤跟老婆是雙薪,上有高堂,下有稚子。兩份薪水,要養活四個老的、兩個小的;阿坤自嘲:「父母為我付出的青春,我都加倍奉還。」
        阿坤說他吃了兩個月的抗焦慮劑了,他對於自己到底還能撐多久感到懷疑,日漸衰退的體能、日漸增多的症狀;他說起高中死黨半年前死於過勞,鄰居大哥也是肝癌猝逝。所以他最近開始吃素,擔憂運動不足;老婆買來保健食品,兩個人一起吃著。
        工作乏味,但是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幹什麼?升遷停擺的職場,更新越來越快的工作技能,能不能讓他安穩領到退休金?每天看著財經新聞,心中只祈禱別是大浪下的那一片產業;所有的休假,都帶著兩家長輩穿梭在各大醫院之間。
        孩子的學測成績、交友狀況、才藝學習、未來的生涯規劃…,都一個一個在夜裡幫長輩換完包大人之後,接二連三的縈繞在他的腦袋之中;看著跟他一樣快累垮的妻子,他赫然發現,兩個人好像很久沒有親密行為了?
        阿坤疲累的說:「獨生子的美好過往,現在就現世報了。這樣講好像很不孝;我不敢換工作、不敢尋夢、連我最愛的黑膠唱片也不敢買,因為現在我是拖車的牛。而這車不能停。」

三、阿月
        阿月的姊姊是名校的教授,爸爸總是拿姊姊來跟阿月比較。阿月從小的目標就是追上姊姊,達到爸爸的要求。而身為家管的母親,卻總是要阿月幫忙作一些家事,她的理由是「讓你姊多一點時間唸書」!後來爸媽年長生病,也只找阿月幫忙,大凡門診就醫、檢驗抽血、入院出院等,都是阿月跟先生忙進忙出,媽媽的理由是:「你姊是教授比較忙啊!」阿月年輕時就認真上進,師專畢業後擔任小學老師;後來找機會去進修學士學位;繼而碩士學程;學程完成後幾年,她又去唸了另一個碩士。
        她在婚姻中是很強勢的,先生多只能配合她,但卻又不容易拒絕他人請託,對傳直銷、保險、投資理財等等,多半來者不拒。也因此曾要求先生把退休金都拿去參與投資與保險,數年後發現產品不合理,耗費過高等,又自覺對不起先生。
        阿月某次回鄉看上了一個離老家不遠的透天厝,她早就對陰雨綿綿、又濕又冷的台北感到厭煩了。當時她心中湧現一股衝動,相信這就是自己退休後居住的地方,既能就近照顧父母,又能返鄉享受宜人的氣候。看了兩次屋她就下定了,先生對這件事情也只好一如往常的接受了。
        阿月想將房子裝潢一番,但是人遠在北部。爸媽要幫她找家鄉親友熟識的木工師傅,阿月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從台北回鄉的人,應該有點不同。所以找了北部的設計師去看,口頭溝通之後,就催促設計師快點讓工班開工。後續因為工期、監工、施作實況與想像不同等,阿月跟設計師起了很多爭執。設計師憤而告知要停工,阿月的先生見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出面協調處理。讓前一個裝潢團隊順利退場,另外再找中部的裝潢團隊把裝潢完工。
        阿月看著丈夫有條有理的把事情解決,突然有種很強烈的失落感跟羞辱感。她對丈夫咆哮:「你故意在一旁看我的笑話?你早有這樣的本事處理卻要到這時候才跳出來?」甚至開始翻起了舊帳,諸如之前老公聽她的話投資卻賠本、保險繳了幾年卻又中斷等事情,她認為老公故意透過這種方法來羞辱自己,讓自己成為唯一的一個失敗者…。

        阿強、阿坤、阿月有不盡相同的年齡。
        到底幾歲開始中年危機?說法不一,學術上的研究對中年危機定義分歧,一般可接受的看法是不惑之年進入中年階段,45到50歲出現「中年過渡期」。但是身處地狹人稠競爭激烈的海島,也許得提前到35到40歲就開始了吧?
        首先是發現身體健康相形重要:隨著身體機能衰退,慢性疾病出現,加上社會文化、媒體話題的疲勞轟炸(藥物廣告、醫美廣告、談話節目);同時相較於之前多半參加婚禮,當你開始出席喪禮,且喪禮主角跟自己的年齡關係越來越近:父母、親友或同學同事時,死亡危機開始出現在腦海當中。越是面臨生離死別,越是加深「死亡」的危機感,於是積極者開始上健身房或安排行程於行事曆中,沒那麼積極的也開始注重養生、飲食習慣,減少汲汲追求成就或財富。
  恐懼死亡之外,活著的焦慮也可觀。營養醫藥發達,平均餘命從六十多延長到八十多歲。於是中年人既要照顧父母,又要教養子女,夾在兩代之間,肩負比任何階段都要沈重的壓力。兼顧傳統的孝順倫理、現代產業的日新月異、以及下一世代的教養競爭,都讓台灣的「三明治世代」更為明顯。
  另外男女角色的變換、夫妻關係等。數十年來的男女角色,在社會變遷中也已然物換星移。而子女成長或離家,也促使夫妻關係產生新的互動與磨合;中年人發現自己忽略了家庭與親子互動時,孩子的發展階段已經離開家庭了。當中年夫妻發現沒有孩子做為潤滑劑,是不是能找回之前的相處或是發展出嶄新的相處模式呢?
        國外有位治療師Alon Gratch曾研究「男性為何較女性不易表達自己的感受」,其提及幾個行為特徵,可以借來描述中年危機。

        首先是「羞辱感」:羞辱感讓男性避免感性的討論,當男性自覺表現不佳時,會把不滿發洩到伴侶身上;
        其次是「情感淡漠」:男性常不瞭解自己的感受為何,通常也抗拒討論,難以引導到更深一層的感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安全感」:身心與社會因素的許多變化讓人掌握不住,衰退的中年會加深男性的不安全感,會開始懷疑一切的奮鬥到底值不值得,能否達成年輕時的目標?
        第四個行為特徵就是「自我凸顯」:人總是需要有人看見、聽見、觸摸、感覺自己,其實任何人都喜歡得到賞識跟被渴望;但它同時也會激發危險的行為:有些從事高危險性的運動、高強度的健身、耗費不貲的嗜好或興趣等,透過沈溺於這些運動,試圖克服沒有被凸顯的感覺。但更常出現的危險行為卻是外遇,說穿了是因為結交年輕女性會在男性心中投射出自己也變年輕的感覺,降低了不少的不安全感;而新鮮的性征服關係,也會暫時降低逐漸上升的老死恐懼。
        其他比較負面的諸如攻擊性(行為或慾望)自我毀滅(自我評估是失敗者,引發的消極攻擊,可能會有藥物、酒精成癮,或是強迫症都等併發症狀)、性的外顯行為(強調外顯的性行為有時候讓男性覺得自己有更多力量,以逃避或應付情緒衝突;也就是說有些男性透過性行為解決很多無法言傳的情緒問題。也許時代變遷後,男女的分別也漸漸減少。)
        
                回頭看看剛剛提起的幾個故事:
                阿強的結果往往就是在妨害性自主或是家暴的認知處遇團體中,才有機會回顧自己當時遭遇到的危機。
                阿坤的「三明治」處境,也許即將是許多觀文者的處境。
                阿月承擔過多的壓力,不管是照顧父母的倫理期待、成就不如姊姊的自卑、即將退休的壓力、決策錯誤的不安全感、男女角色的定位問題等等,曾經多重壓力的平衡,怎就選在這個時刻爆發呢?所以危機潛藏在家庭、職場、體力衰退、存在價值等各層面。事實上,很多年齡層都可能產生危機,差別只在於能否安然度過。
    
                我請阿月寫下她的個人史,見證她的努力跟先生的包容,請她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別對自己的過往說謊;
                我請阿坤打包歲月旅行的行李,想想他行李中可以減少哪些東西?而哪些才是後續旅途要帶的重要東西?
                阿強,他相對簡單,出獄後的他已經減少了很多「行李」,也重新建立跟手足、親友的人際互動跟單純低欲求的生活模式,他告訴我:他已經忘掉四十歲前的自己。
    
                你得面對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是進入一個新的「再適應」過程,學習與適應不再是以往的快速與大量,而是經驗累積與見識廣博帶來的品質。覺察危機、承認問題並「開口求助」,能做到這樣,危機已經有成為轉機的潛質了。適時的放下、轉換、專注當下與安頓身心,更是處理中年危機的重要技巧。配偶或親屬的陪伴、社會支持是重要的背景因素。尋求一位客觀、平穩的介入者(心理師),也許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不同的人格特質、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人生歷練、資源介入,都可能改變中年危機產生的結果。
                呼應搜救弟兄的哪句話:「危機當下會凸顯很多事,度過危機的話,也許就能有轉機。」
   

(本文已刊於2016年春季號蝴蝶飛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