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臨床心理師的分科制度聽說要弄個草案啦?
當然這不是道聽途說囉~
只是因為這些事情往往都是水到渠成的時候,大家已經不能抵擋了…。
心理師在立法當初,已經分為諮商心理師跟臨床心理師兩種分科
(有人會說,這根本不是分科,這是一種權力的妥協,但是又怎樣?
立法院的人認為你是分科啊?我知道諮商師法本來打算另外立…
當初的前輩的努力,我不作也沒有資格批評!)
但是~這邊先引用一段林家興教授之前對心理師法的說明的文章。
~~(前略,有很多清楚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看林老師的原文。)
未來修法的空間
現行心理師法公佈施行之後已經兩年多,大家對於心理師法的內容及其執行,
逐漸有了更清晰的體會和認識。
個人認為心理師法還有一些可以透過修法而改善的空間,
主要的修法方向為朝向全科心理師完全獨立執業的目標。
現行心理師法是屬於「一法二科」的性質,
更貼切的講法是將兩個專科心理師合併立法的心理師法,
這是一個有分化心理學界之虞,影響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對立或和諧,
影響諮商臨床心理師與非諮商臨床心理師對立或和諧的心理師法。
現行心理師法帶給心理學界的損益很難評估。
個人認為全科心理師才是未來我們修法的方向,
如果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將可以團結心理與輔導學界,
促進心理學的多元而平衡的發展。
取得全科心理師執照的人,將來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接受專科或分科訓練。
例如,前往醫療機構接受實務訓練,可以成為臨床心理師;
前往學校機構接受實務訓練,可以成為學校心理師;
前往諮商機構接受實務訓練,可以成為諮商心理師;
前往復健機構接受實務訓練,可以成為復健心理師;
前往工商機構接受實務訓練,可以成為工商心理師。
將來心理師執照考試的科目,就可以包括心理學的所有核心課程,
而不是只唸狹窄的專業領域或分科課程。
目前心理師考試的科目過於偏重臨床課程,導致基礎與理論學組招生的困難,
以及影響研究生選課偏重考試科目,忽視基礎與理論心理學的課程。
全科心理師的考試則以心理學全部課程為命題範圍,
如此將有助於心理學各領域的均衡發展,
也可以使心理師有一個共同的認同。
等到將來時機成熟,各專科心理師可以比照專科醫師制度,
建立專科心理師考試和認證制度。
同樣重要的,隨著心理師專業的成熟以及專業水準的提升,
我們可以朝向完全獨立執業的方向努力。
例如:將需要醫囑才可以執行業務的限制性條文刪除,
將行政管理踰越專業判斷的條文加以修改,
以及將心理師可以從事心理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條文作更明確的訂定,
如此將可以釋放心理師的專業,
以便可以更有效地提供民眾所 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
---以上是當年文中引用林教授的文章----以下是當年的議論---
「現行心理師法是屬於「一法二科」的性質,
更貼切的講法是將兩個專科心理師合併立法的心理師法,
這是一個有分化心理學界之虞,影響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 對立或和諧,
影響諮商臨床心理師與非諮商臨床心理師對立或和諧的心理師法。」
很有趣的,這樣的狀況下,心理學會的前輩教授們,
就在心理師法上路四年的時候,決定要推行分科制度。
當精神科醫師還在質問我們的許秘書長(當年是秘書長啦!現在已經是理事長囉!):
「我們的人力需求你們都達不到,還要我們全都改用有照的?」
是的,目前的境況下,連有牌照的心理師都找不到了…。
你還得要去找一個
復健專科心理師?
兒童專科心理師?
神經專科心理師?
(對不起,因為草案還沒出現,到底分哪幾個專科…並不清楚?)
因為拿的專科不同,所以更侷限住接受的個案嗎?
因為我是成人專科?所以我不能作兒童的測驗?
還是拿兒童專科的,你碰都不能碰成人?
這樣也許有點意氣之爭?
仔細想想…好不容易社會大眾開始接受了心理師的一些角色定位,
還在不停的發問臨床跟諮商的不同點時?
我們還沒有辦法從諮商與臨床的被分化狀況中走出來之時,
就很快的又在自己更小的專業分科中更細微的分割自己?
學術界的人都常常這樣,自己在精緻的象牙塔中表演,
觀眾都是自己人,向自己人收費,向自己人分權。
倘若是齣好戲,那也只有曲高和寡。
不幸是場拖棚歹戲,反正演者在上,觀眾在下,
塔外的普羅大眾,看見的還是台上演戲,台下看戲。
曲終人散之際,自己人自認倒楣?
場外人往往只記得台上偶像演員?
好啦!各位演員(看官應該知道我說的是那些人啊?)
你們現在要繼續分割表演群跟觀眾群?
你不可以演我的,我也不會去演你的…。
可是,專門化是不是一件好事?
當表演團體很多、觀眾也很多的時候,
或許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提升專業成長,
可以讓表演的人愉快盡興,看表演的人也從中咀嚼箇中真味。
像是上週六週日的衛武營表演藝術博覽會,我可以任意選擇我有興趣的場子去駐足。
然而,
現在卻像是只有一個小布棚,
好不容易大家聽說這邊有表演可以看,願意來探探究竟,
本來輪流支援的小戲班卻醞釀要分裂?
你演你的歌仔戲、我掌我的掌中戲?
你缺人的時候,我不會去跑龍套,
我需要人家舉布景的時候,也不會叫你來幫忙?
這要不表演者辛苦得很,
就是
台下觀眾覺得索然而離去。
塔中的專業演員,算我們不夠力吧?
你們都是大教授、老學者,
你們也許是跺跺腳就叫出山神土地幫忙的齊天大聖,
但是別忘記去西天取經的時候,不是只靠大聖爺就可以的。
更別提若你不爽取經的時候,還有花果山可以窩。(回校教書去!)
如果我們這些不長進的小輩們,通通去唸博班;
通通不作實務,別說提高臨床心理師 的知名度了,根本剩不到幾個人撐得下去。
現在分科的話,大概只有部份幾家醫院可以招滿各種專科的心理師吧?
那其他的呢?當偏遠區域貧窮的家長帶著智能發展遲緩的兒童到醫院希望辦理鑑定,
讓他的小孩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時候,卻因為這家醫院沒有某種專科…,
所以要這個家長再請了一天假之後,還要多請兩天假,
到大醫院中有某專科心理師的地方,先去預約,再進行評估…。
一來一往,又是一個學期。
小孩的成長就這樣被誤了…?
是這樣嗎?反正表演者爽就好了,
反正塔中的專業觀眾素質夠,知道什麼時候該拍手?
那些在塔外希望得到一點協助的人呢?
還要知道的是,有的時候,這位家長請了幾天假就失去這個工作了…。
想想看喔!
妖怪來了,齊天大聖跟妖怪打起來,
天蓬元帥挑擔子去化緣,捲簾將軍牽著龍馬繼續走,聖僧金蟬子緊閉雙眼口誦佛號。
然後妖怪多了,大聖打不完了,
天蓬元帥、捲簾將軍說:
「要我們幫你?不了,專業分工是你說的喔!你打你的妖怪,我作我的工作。」
然後呢?
大聖回他的花果山、
元帥回他的高老莊、
將軍回他的流沙河,
和尚、白馬跟取經的目標呢?通通進了妖怪的肚裡呢!
當然事情不會這樣發展,我相信我們心理師夥伴的互助合作精神。
可是如果在革命初期,還沒有達成目標,還沒有站穩心理師的腳步的同時,
我們就開始自我分化的話,
我們不就變成大醫院裡頭的小精神科裡頭的小成人分科心理師?
小兒童分科心理師…,
專業則專業矣~
去問問醫師們,想不想跟你們合作?
如果你們每個人可作 的都有限的話,他會不會想跟你合作?
當然,也有可能專業分科後,還是彼此可以掩護對方的工作項目。
那很好,我們有個明確的依歸進行轉介,
這大概是比較明確的專業分科的好處吧?
那麼,誰去教育 一下我們的大醫師們?
什麼叫做認知功能評鑑?
什麼時候要作心理衡鑑?
什麼時候要作心理治療?
他們的轉介功能屢次在我們的大會中被提出,
大家都知道醫師們都 不見得清楚心理師的功用了,
更別提因為痛苦難耐前來求助的個案了?
有個故事,有條魚掉在路上,向路人要一口水續命,
路人跟他說:「我將到東海去,我幫你求取東海龍王的命令,
取千升水來捧取你,跨過泰山回到東海,從此逍遙 自在。」
到底是要救這條魚?還是要強調他跟東海龍王很熟?
現在提出專業分科,到底是要提供更好的臨床心理專業,
還是要強調教授、督導們在學術專業中的重要性?
--------------------------這以下是2010年的現在--------------------------------
怎麼歹戲還是這樣拖棚啊?
倒是林教授一本初衷的繼續去推動他的全科心理師概念!
臨床的大聖爺們?你們跟二郎神打完了沒啊?
我們這種妖囉鬼卒,還是躲在山裡吃吃草根啃啃樹皮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